新闻资讯

广州货之家仓储服务有限公司

国内首家社交电商平台萌店被爆“停运”

发布时间:2019-04-01 阅读次数:1682次

摘要:有些人会反驳说,云集贝店都是开店平台呢,那是这些人还没看懂,云集这一类,开店赚钱只是用户裂变和传播的底层动力,以团队分佣作为刺激,引入新会员,但本质上大部分人的身份都还是C,所以当平台用户数达到一定量后,就会转型会员制电商平台

国内首家社交电商平台萌店被爆“停运”—货之家


萌店为什么会没落? 


剖析这个之前,先分析下现存主要的社交电商平台。


社交电商平台虽然多,各种模式机制,定位上看可以分为2大类。


一种是做“卖“的生意(s2b2c),一种是做“买”的生意(s2c2c)。


靠平台小B卖货为主要业务模式的平台,有爱库存、阿里1688的微供等类平台。通过整合供应链,为微商代购线下小店等小B用户供货+提供分销选货下单转发工具,支持业务发展。


而靠用户买货而生存的社交电商平台,比如拼多多,云集,贝店,环球捕手等。


他们的共同点是主要靠用户自购来赚钱,同时借助了社交裂变的营销玩法。


有些人会反驳说,云集贝店都是开店平台呢,那是这些人还没看懂,云集这一类,开店赚钱只是用户裂变和传播的底层动力,以团队分佣作为刺激,引入新会员,但本质上大部分人的身份都还是C,所以当平台用户数达到一定量后,就会转型会员制电商平台。像刚上市的趣头条也曾用过类似的逻辑去做用户增长。我们用一条标准就可以判断——云集、贝店的GMV(成交额)主要靠的是平台店主卖货么?并不是,和电商一样靠用户自购。所以不能说这是开店平台。


云集虽然和拼多多用户裂变的策略不同,但根本上都是c裂变c的方式,而那些在平台早期起到拉新作用的少数小B,完成平台历史使命后,最终还是会回归为c的身份。


我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描述下:


我把大家叫过来说做这个赚钱,你拉别人来做更赚钱,最后大家都来了,但大多数都赚不到钱,但来都来了,钱都交了,货也不错,用用呗。——这是云集贝店


我把大家叫过来说做这个赚钱,最后有一部分人赚到钱了,我好好服务这部分人,给她供好货,把他们当销售培养。——这是爱库存。


我跟大家说,找其他人一起拼着买更便宜。或者你再找其他人一起买,这个东西我就送你了。——这是拼多多


那萌店到底是属于做卖的生意,还是做买的生意呢?答案是都想做,也都没做成。或许做的太早,萌店运营团队自己没经验,也没成功案例的参考,团队变了多次方向和定位,变动摸索中,最终导致了萌店平台的没落。


我从萌店起盘的时候就在,2016年底,我离开萌店去阿里后,也持续在关注着直到其销声匿迹。我总结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平台缺少核心用户价值。


这也是其他的社交电商平台需要思考的。前面提到,要么做“卖”生意,要么做“买”的生意。这一类平台的核心价值主要有2个方向,一个是能让用户赚钱,二是能满足用户自身购物需求。


我们从赚钱的角度去分析 


第一个问题:是货没有优势。


平台一开始引入商家的时候,主要以收商家入驻费为目标,商家以为自己花钱进了电商平台,供货上并未考虑如何让利,货品价格上无优势,没有爱库存的尾货,也没有微供这类工厂批发货来给店主卖。货不好卖,店主的分佣低,作为一个靠小B卖货的平台,自然就行不通。后又改主做生鲜食品低客单品类,导致货品单一,不符合代购型微商的卖货需求。


第二个问题:缺少对用户的重视和运营。


当时萌店的用户运营团队只有3个人,部门负责人也没做过微商或者社交电商,没有用户机制,高层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意识到小B用户能不能活。我当时负责店主培训,看着培养起来的店主出去干微商,干云集,深感平台核心价值之重要。

云集贝店环球捕手等平台都是依靠分佣机制,让用户有赚钱的可能性,最终裂变起来。


主要靠付费广告引入店主,对店主没有运营机制,引入3000万店主最后几乎流失干净。


我们从做“买”的角度去分析


2016年9月,萌店想转型学习后起之秀拼多多,从做买为主逻辑的社交电商平台,但平台货品对比其他电商平台无特别优势,品类较为单一,最终未能留住开店用户。


单纯以货来开辟市场的前提,是货确实有竞争力。


还是没有拼多多这样的货,自然就成不了。拼多多当时下到产地挖了很多1688的商家。我在阿里微供业务时,运营的不少商家就同时在做拼多多。


2016年底,我预测萌店这样下去已经难有前景,身为培训讲师在平台电商出身的高层眼里属于支持型岗位,无多少话语权,便离开微盟萌店加入了阿里巴巴旗下的社交电商业务微供做运营和商家/用户成长。走的时候微盟的产品总监想要挽留我,做一个新的APP,但我谢拒了,因为当时自己更加看好阿里这块的业务潜力。


半年后,萌店人员逐渐流失,2018年5月,萌店平台社区停止运营。


什么样的人能做好社交电商? 


这几年来,我接触过很多电商平台出身的运营,大都不太懂社交电商,平台运营出身的人很容易把平台的运营思维拿到社交电商领域,而所有做的好的社交电商公司,创始人反而是出身“草根商家”,拼多多出自社区团购和代运营,云集肖尚略是淘宝掌柜出身,环球捕手李潇也是淘宝掌柜出身,并且,都很早就有涉足在微信上卖货。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离底层用户近,懂营销卖货。知道自己服务的是一群什么样的用户,这群用户需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卖过货的人更容易做起来,而做平台的人做不起来?


因为社交电商的生意,是要让用户帮助平台去卖货,去营销,去传播,所以做过个体户,卖过货,能够从卖货人角度去思考的人,才更容易做好社交电商。


而平台出身的运营,更多是习惯了平台内人、货、场互相匹配运营模式,仅依靠用站内有限的数据去分析和运营用户,很少和用户一对一的沟通,去理解用户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也并没有意识到人的价值。人,是可以跳出运营搭建的这个局限的中心化的平台,甚至跳脱出整个互联网,跑到线下去帮平台卖货的。


即使今天社交电商概念非常火热,也是少数人,真正的意识到了,什么是人的价值。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说中国三千万微商用户,几千万自由职业者,几千万销售员,至少千万级别的宝妈……而他们都有赚钱的需求,有提升收入的期待。


这些人的传播力,销售力调动利用起来,可以说轻松覆盖全国人口!这可能是个比淘宝天猫京东更大更智能的市场。以后当一个人想要某款产品的时候,甚至自己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的时候,都没来得及去淘宝京东上搜索,没来得及去线下逛街,就已经被社交电商平台截流了。他可能是在微信里买的,也可能是在隔壁王二狗那买的。如果用户可以在社交渠道随手就找到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好货,为什么还需要去登录淘宝天猫京东呢?


但具体是怎么调动这些人的欲望,又如何帮助这些人简单的赚到钱?能否真的提供他们有价值的产品,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有什么样的特质和习惯?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些人和1、2线的精英很远,所以那些居于1、2线的人天然是不太理解这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就像黄铮说的,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要理解,就得让自己和五环外的人多交流。


社交电商平台能走多远?


在这我做2个预测


第一:80%的平台撑不过2年。


社交电商平台成功必备三要素:1、操盘运营团队是否接地气;2、有无供应链优势或者快速搭建优势供应链的能力;3、背后资金实力如何。


因为做平台很烧钱,尤其得看平台核心运营团队接不接地气,是否重视供应链和用户端的运营。


第二:活下来的能走很远。


社交电商和滴滴一样,调动起来了社会闲置劳动力,具有广阔的前景。另外,社交电商本质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购物效率的提升,以往购物需要到线下,后来出现了电商,可以直接线上去搜索想要的东西,于是电商快速发展,现在搜都不需要搜了,需求还在萌芽阶段就直接在社交渠道被人安利下单,所以社交电商快速发展,符合时代趋势。


但怎么让小B店主更简单的传播或赚到钱,这是传统平台运营的人大多不关注的,有时候从平台组织架构上就可以看出来。大多数人的思维只局限在了自己app里这小小一块阵地,人,货,场,还只是今天我搭建个什么场景,上个什么活动,能拉动一波GMV的增长。



货之家—是一家跨境运输、报关报检、仓储物流等综合性国际物流公司,专业提供:跨境电商仓储,保税仓,保税仓库,保税仓储,电商仓库,保税物流,第三方仓储,跨境电商BBC,进口报关,进口清关,进口报检,保税进口,包税进口清关,进口清关代理。服务热线:400-8070-082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相关热门阅读

201809070427298.jpg
关于我们|服务范围|解决方案|新闻资讯|货之家学院
全国服务热线
13318730968
版权所有:广州货之家仓储服务有限公司
Web:www.51w2c.com TEL:13318730968
粤ICP备15071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