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中国掀起一轮触网潮,五成以上的传统公司斥重金自建电商平台,谁都不想错过风口。8年过去,这轮由害怕、焦虑引发的盲目跟风潮,最终打了传统企业一记响亮耳光,没有一家取得成功,收获的成绩单均是损失惨重。
受伤的传统企业,眼看着做电商无望,不得不偃旗息鼓,另寻他法。只有顺丰是个例外,八年来虽然顺丰在电商市场取得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还给其账面造成了巨额亏损,仅2013年到2015年就亏16亿元,但顺丰一直没有放弃,屡败屡战。
在3月底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顺丰强调,公司不会放弃多年持续亏损的商业部门,想抓住新零售机遇,来个弯道超车。6个月后,顺丰为顺丰商业找来一位新CEO全国珊,由其全面负责顺丰商业的各项业务。
全国珊是顺丰商业的第7任负责人,在他之前还有6位CEO管过顺丰优选的各项业务,他们中最长的一任干的时间不到两年,最短的只有几个月。换掌舵者的速度比万达电商还要快,从2012年5月第一任刘淼上岗开始,顺丰商业6年换了7任CEO。
据AI财经社了解,实际上从2015年顺丰商业第三任CEO崔晓琦离职开始,顺丰商业部门就由顺丰创始人王卫亲自挂帅管理,第四任连志军、第五任曾伍江和第六任陈硕,均没有最终决定权,真正的掌管者始终是王卫本人。
顺丰优选为何做不成功?又是什么导致顺丰商业频换CEO?这家一千七百多亿元市值的物流巨头又为何要死磕商业?
王卫
01
六年动荡
顺丰商业又换CEO了。
这次是香港人全国珊,在接管顺丰商业CEO之前,全国珊曾在沃尔玛、屈臣氏、家得宝、百安居等公司担任过高管职位,是零售行业老兵。
对于全国珊的走马上任,顺丰方面并未做过多解释。只是告诉AI财经社,新领导刚上任,还需要一定时间,公司会在合适的时间安排他出来接受采访。
02
背后的掌控人
顺丰掌门人王卫一贯以“稳扎稳打”的个性和经营风格被外界熟知,在选择顺丰优选CEO时,王卫延续了这一行事风格。
在刘淼正式上任前一年,王卫就开始频繁接触刘淼。当时,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的刘淼心中隐约有种想要往外看看的冲动,正巧,顺丰优选CEO的机会找了上来。当刘淼向王卫述说电商想法的同时,王卫也在判断刘淼是否能够带领顺丰优选顺利走出第一步。
彼时,顺丰内部试水电子商务已有两年。2009年端午节期间,顺丰快递员在配送快递时顺便向消费者推荐五芳斋粽子,一下子卖掉100多万只。尝到甜头的王卫于2010年8月正式推出“顺丰E商圈”,进军电子商务。
2010年年底,王卫还信心满满地表示,电子商务的开头一定要做好,要寻找真正了解电子商务的人。“如果不理解这个行业,出现断层,就很难有一个好的开始。”没曾想,顺丰在电商上的布局开头并不顺利。
刘淼一度是王卫认为可以带领顺丰在电商领域“开个好头”的人。多次畅谈后,刘淼对王卫说,顺丰应以进口食品为切入点,做一个高端食品垂直电商。也正是这句话打动了王卫,拍板邀请刘淼加入顺丰。
据刘淼后来透露,尽管王卫参与了顺丰优选初创团队的建立,但王卫很信任他,主要的决策权都在他手中。
不过,这份信任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王卫与刘淼的蜜月期只进行了5个月,刘淼在CEO的位置上也只坐了5个月,就被王卫调到顺丰其他部门。
刘淼的调岗并非完全由于业绩原因,毕竟一项新业务5个月的时间太短,是看不出成绩的。据一位不愿具名的顺丰优选高层透露,顺丰优选团队之间一直存在业务分歧,高层缺乏电商经验,刘淼又没有绝对的拍板权,不少业务行至中途就被叫停,这让“下面的人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从刘淼的接任者李东起后来的发言看,前者的离任更多的是因为调动不了顺丰内部的资源,很多业务无法开展,才导致短短几个月就被调离。李东起称,对于当时的顺丰优选而言,需要整合好顺丰内部的供应链、配送、仓储等方面的资源,这就需要协调运输和航空资源。通过利用好顺丰大网的资源去验证优选的商业模式。
显然刚加入顺丰的刘淼想要做好这些事,只能去跨部门协调,难度并不小。李东起接任后,顺丰优选确实在他的带领下,做出了一些成绩,打通了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常温商品配送,将触角放在农产品领域,做生鲜电商。
可惜的是,李东起扮演的是兼任角色,他本身还是顺丰集团副总裁以及航空公司董事长,挑起顺丰商业的大梁只是因为“是集团派他来的”,并非他主动要求。而崔晓琦接任后,顺丰给他的实际权力并不高。
2014年顺丰商业事业群成立时,崔晓琦并没有升任顺丰商业事业群CEO,依然由顺丰副总裁李东起担任顺丰商业CEO,把握着顺丰优选和嘿客的命脉。2015年崔晓琦离职前曾公开发表过演讲,谈起在顺丰的一年多生鲜电商生涯,他说:“这一年半多时间以来,我几乎快要绝望了。”
他还苦口婆心的劝别人,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就不要做生鲜电商了。虽然顺丰优选有财大气粗的“亲爹”顺丰,但无休止的砸钱还是让他感觉到“压力山大”,盈利遥不可及。
之后的几任CEO在任时间都不长,他们和前面几任一样,在顺丰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时间太短,难以在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们对顺丰优选怎么做怎么发展只有建议权并没有决定权。
03
王卫的近忧与远虑
对于在快递行业一帆风顺的王卫扎头做电商,业内人士普遍持观望态度。
上述物流公司高管对AI财经社说,顺丰是本土物流企业里对零售投入最大的企业。当其他物流企业小心翼翼涉足零售行业的时候,顺丰直接投入了大量人力、资源、资金到顺丰商业中。
王卫这么干的原因是,对商业寄予厚望。他2015年表示,顺丰过去10年的盈利主体靠物流,未来10年的盈利将靠商业。
促使王卫谋变的原因,一方面是自2012年开始,中国的快递企业们告别了过去业绩“疯涨”的年代,销售额增长放缓,顺丰也没能幸免。加之“三通一达”百世接连准备上市,来自同业的竞争压力让“坚持不上市“的王卫不得不拥抱资本。另一方面曾被誉为和快递“共融共生”的合作行业——电商也给王卫带来了不小压力。
顺丰零售发展历程 图/零售老板内参
2009年左右,阿里巴巴在物流领域采取了一连串计划,创立百世物流、入资星晨急便、间接控股汇通快递。2011年年初,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国际物流服务“速卖通仓储集货”,并计划投资100亿、融资200亿-300亿,建立自有仓库,打通出口物流。
尽管阿里一再强调建仓是服务海外市场,但电商自建仓储的举措仍旧让不少快递公司感到担忧:如果电商做运输和配送,快递公司该怎么办?
于是同一年,顺丰推出了顺丰E商圈,进军电商。结果恰如今日所见,物流企业们的跨界尝试均被淹没在互联网浪潮中。相反,阿里自2013年推出菜鸟物流后,生态圈的范围越扩越大,多家物流公司纷纷投入到阿里阵营,进一步蚕食顺丰的市场。
“阿里、京东对物流的布局势必会抢占快递市场,对顺丰产生威胁。最怕的是跨界打击,都不知道是谁。顺丰是有忧患意识的,想提高自己的护城河,但电商不是他的强项,所以还是要交学费。”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AI财经社说。
找来第7任CEO意味着,虽然顺丰商业目前的成绩单不靓丽,但王卫并不打算放弃,他不想做旁观者,要继续做参与者。接下来,顺丰要抓的机遇是新零售。
在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顺丰速运集团投资者关系总监陈希文明确表示,“新零售对于顺丰是个机遇。”王卫进一步解释,顺丰将会基于物流介入零售,做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包括线上配送、线下供应链服务。
王卫也采取了实际行动。在每个新零售节点,都可以看到顺丰的身影。
2017年6月,无人零售风潮兴起,大量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涌向消费市场;5个月后,顺丰趁热加入无人零售战场,先在公司深圳总部上线了“丰e足食”无人货架,并计划向全国推广。今年6月,顺丰又在零售版图上落一子。在重庆,顺丰商业开设了一家占地3000平方米的四层全球精选店,作为丰趣海淘的线下体验店。
全国珊上任后,新零售或是其主要的任务之一。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零售环境时,全国珊还要面对顺丰商业内部的痼疾。六年间,顺丰商业事业群经历亏损、关店、裁员后,团队人员换了一轮又一轮。从最初的电商、生鲜O2O,再到新零售,顺丰商业的这支团队不同于全国珊带领过的任何团队。
顺丰全球首家新零售店概念图
另一严峻的挑战来自于财务,2013年-2015年顺丰商业,共亏损16.0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顺丰解释是“因为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但正式上市后,顺丰还是剥离了商业板块。曹磊表示,顺丰上市后,无法实现盈利的顺丰商业部门能够获得的运转资金或许会减少。对于全国珊而言,他面对的挑战将远大于前任们。
更大的挑战在于,王卫会给全国珊多少时间?
货之家—是一家跨境运输、报关报检、仓储物流等综合性国际物流公司,专业提供:跨境电商仓储,保税仓,保税仓库,保税仓储,电商仓库,保税物流,第三方仓储,跨境电商BBC,进口报关,进口清关,进口报检,保税进口,包税进口清关,进口清关代理。服务热线:020-36551360